[db:标签] – 防火布料 阻燃面料 //www.stillrep.com 防火布料 阻燃面料 Tue, 22 Oct 2024 09:05:13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4.5.32 纺织品远红外功能的性能及其测试研究 //www.stillrep.com/archives/6367 Tue, 22 Oct 2024 09:05:13 +0000 //www.stillrep.com/archives/6367 1远红外纺织品发展概况

在纺织服装领域,日本、美国、德国、俄罗斯等发达国家早开展对远红外技术的应用研究,推动了远红外纺织品的发展[1]。尤其在日本,20世纪80年代中期远红外纤维制品的相关专利在日本大量涌现,形成一股开发远红外功能纺织品的热潮。日本钟纺公司采用陶瓷粉末渗入尼龙或腈纶聚合物中,分别纺出“玛索尼克N” 和“玛索尼克A”远红外纤维;旭化成公司采用碳化锆陶瓷溶液涂层开发出新型尼龙保暖织物“SOLAR-V”,主要用于滑雪衫。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开发远红外纺织品。江苏省纺织研究所开发了远红外涤纶短纤维;天津工业大学开发的远红外丙纶,导湿性好,价格低廉,轻便,抗菌防蛀性好[2]。

目前开发出的各种远红外纺织品主要采用将超细陶瓷粉末作为添加剂加入到纺丝液中制备远红外纤维,或者采用陶瓷粉末制成的整理液对纺织品进行整理。主要应用的陶瓷粉末:金属氧化物,如Al2O3,TiO2,BaO,ZrO,SiO2等;金属碳化物,如SiC,TiC,ZrC等;金属氮化物,如BN,AlN,ZrN等[3]。

2远红外纺织品作用机理

2.1 远红外线

红外线位于可见光和微波之间,红外线的波长范围很宽,科学上将其划分为三个波段:近红外波段:0.77~3 μm;中红外波段:3~30 μm;远红外波段:30~1000 μm。由于中红外波段范围很窄,在医疗保健领域,将中红外波段纳入远红外波段[4]。

2.2 作用机理

热辐射是以电磁波形式传递能量为特征的传热方法。热辐射主要包括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

根据基尔霍夫定律,一个良好的辐射体必然是一个良好的吸收体,即一个物体发射热辐射的能力强,则其吸收的能力也强,两者成正比。人体既能辐射远红外线,又能吸收远红外辐射。由于人体60%~70%为水,根据匹配吸收理论,当红外辐射的波长和被辐照的物体吸收波长相对应时,物体分子共振吸收。人体所发射的热辐射的主波长在10 μm左右,远红外纺织品在吸收外界能量后辐射出3~25 μm的远红外线,与人体能够吸收的红外线相符,能形成共振。远红外纺织品吸收来自人体的红外波能量,并反馈给人体,提高了皮肤温度,从而达到蓄热保暖的目的。被皮肤吸收的热量可以通过介质传递和血液循环,使热能到达肌体组织,达到保健和辅助医疗效果[4]。远红外纺织品一般通过提高表面发射率来提高发射功率。

2.3 功能

远红外纺织品主要有保暖功能(即保温功能)、保健功能和抗菌功能等[3]。

远红外纺织品由于添加了发射率高的远红外线辐射材料,其保温性能表现为利用生物体的热辐射,吸收、存贮外界向生物体辐射的能量,使生物体产生“温室效应”,阻止热量流失,起到良好的保温效果。因此,远红外织物具有显著的保暖作用,适宜制作防寒织物、轻薄型的冬季服装。

被皮肤吸收的热量可以通过介质和血液循环,使热能到达肌体组织,可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具有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及对疼痛症状缓解的功能,对身体炎症有一定的辅助医疗作用。因此,远红外产品对血液循环或微循环障碍等引起的疾病具有一定的症状改善和辅助治疗功效。适宜制作贴身内衣、袜子、床上用品,以及护膝、护肘、护腕等。

纤维中微粒子的加入,使纤维表面出现多孔性,表面积增加,表面活性及表面状态的吸附、扩散等特性明显提高,使产品具有吸汗、除臭、杀菌等功能。抑菌试验表明:远红外纺织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大肠杆菌等致病菌的抑菌率达95%,利用这些特性可制作卫生、医疗用品等产品。

3测试方法与相关标准

3.1 标准

目前关于远红外纺织品功能测试标准主要有国家标准GB/T 18319—2001《纺织品红外蓄热保暖性的试验方法》、纺织行业标准FZ/T 64010—2000《远红外纺织品》、中国标准化协会标准CAS 115—2005《保健功能纺织品》。

GB/T 18319—2001标准规定了用红外辐射计测定纺织品红外反射率和透射率,计算吸收率,以及用点温度计测定辐照升温速率的方法。主要从红外吸收率和红外辐照升温速率两方面测试及评价[5]

FZ/T 64010—2000标准规定了远红外纺织品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结果判定和使用说明等。该标准以法向发射率作为远红外纺织品远红外功能的评价指标,以试样法向发射率减去对比样(即相应非远红外产品)法向发射率的差值作为法向发射率提高值。试验仪器为红外光谱仪和黑体炉。后计算的法向发射率是8~15μm波段的法向发射率[6]。

CAS 115—2005标准采用测定法向发射率的方法,制定了远红外功能评价指标,是我国目前适用于保健功能纺织品的唯一标准,其中关于具有发射远红外线功能纺织品的部分规范了其术语定义、试验方法、结果判定、标志等内容,适用于远红外法向发射率大于0.2的各种织物、粉末等材料及导热物体的远红外法向发射率的检测。样品法向发射率采用温度为100℃时样品法向全辐射亮度与相同温度下标准黑体法向全辐射亮度比较的方法测量。试验仪器包括红外光谱仪(或红外辐射计)和黑体炉。计算机通过程序将黑体炉的辐射亮度、试样的辐射亮度、对比样的辐射亮度进行数据处理,计算出4 ~16 μm波段的法向发射率[7]。三个标准的内容比较如表1所示。

表1 三个标准的比较

标准

领域

性质

波长范围

技术要求

洗涤性能

FZ/T 64010-2000

行业标准

产品标准

8~15μm

远红外纺织品法向发射率提高值应≥8.0%

印染后整理织物洗涤10次后,法向发射率提高值应≥7.0%

GB/T 18319-2001

国家标准

方法标准

0.8~10μm

CAS115-2005

协会标准

产品标准

4~16μm

法向发射率提高值应不小于0.08,其法向发射率应不小于0.80;

洗涤30次后,法向发射率提高值应不小于0.06

3.2 测试指标与方法

远红外纺织品主要功能是保暖功能,因此其保温性能为主要考查指标。针对远红外纺织品,评价其远红外性能的指标主要有发射率和温升。保健功能指标主要为血液的微循环等。卫生指标只是附加功能,只有当使用要求时才需要考查。

3.2.1 发射率

只要不是绝对零度,任何物体都能辐射红外电磁波。物质远红外线辐射能量强弱的指标有辐射功率和辐射度等,但在实际应用中,常采用发射率来表征。发射率指在一个波长间隔内,在某一温度下测试试样的辐射功率(或辐射度)与黑体的辐射功率(或辐射度)之比。发射率是介于0~1之间的正数。一般发射率依赖于物质特性、环境因素及观测条件等。

发射率可分为半球发射率和法向发射率。半球发射率又分为半球全发射率、半球积分发射率、半球光谱发射率;法向发射率又分为法向全发射率、法向光谱发射率。目前国际上采用法向发射率来衡量产品的远红外性能。远红外发射率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测定。国内没有统一的测试方法,天津测定法向光谱发射率,上海测定法向全发射率[8]。

关于黑体,指在任何条件下,完全吸收任何波长的外来辐射而无任何反射的物体。按照基尔霍夫辐射定律,在一定温度下,黑体是辐射本领大的物体,其反射率为0,吸收率为100%,辐射率等于1,可叫完全辐射体。现实中不存在真正的黑体,只是近似的。

物体的发射率跟温度有关,在描述织物的发射率时一定要注明温度。

3.2.2 温升法

温升法测定在一定条件、一定时间内织物温度的变化,温升法实验简单,能直接反映织物的温度升高情况。温升法包括红外测温仪法和不锈钢锅法。

红外测温仪法指在温度为20℃,相对湿度为60%的恒温室中用红外灯照射同规格、同组织的普通织物和远红外织物,用红外仪记录下不同时间间隔下两种织物的温度,然后求差值;不锈钢锅法指采用高30 cm,容积为250 mL的不锈钢圆筒,圆筒上下底采用泡沫塑料,温度计插在盖上,分别将织物包覆在不锈钢圆筒外,在红外灯照射下,分别测得两种织物的温度,然后求其差值[2]。

张平等[9]选用不同浓度整理液整理后的织物及不同织物结构的远红外织物进行温升测试,测试的纯棉平纹布试样中,整理剂浓度越大,试样随时间变化温升越快。结果表明,温升这种测试方法侧面反映了远红外织物吸收远红外线产生的热效应。

3.3 远红外功能评价

对远红外纺织品的功能评价应该建立以发射率为主体,以温升、人体试验为辅的评价体系。对织物的功能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直接测试纺织品所具有的发射率;二是用外界手段作用纺织品,测试其变化情况,如温升法;三是人体试验法,织物与人体发生作用,测试对人体的作用情况[10]。

4结论

进入21世纪以来,远红外功能纺织品产业发展迅猛,产品种类丰富,但该行业一直缺乏技术规范及相关标准,对远红外纺织品远红外功能评价缺乏统一规范的测试标准。因此需要加强对远红外纺织品测试方法和评价标准等基础研究。扩展阅读:https://www.alltextile.cn/product/product-27-319.html
扩展阅读:https://www.yingjietex.com/product/FULL-DULL-NC-TWILL-Breathable-Fabric.html
扩展阅读:https://www.yingjietex.com/product/600D-Polyester-DOUBLE-FACE-TWILL-OXFORD-Fabric.html
扩展阅读:https://www.yingjietex.com/product/FULL-DULL-NC-TWILL-Fabric.html
扩展阅读:https://www.alltextile.cn/product/product-30-663.html

]]>
德科纳米材料在纺织品后整理中的应用 //www.stillrep.com/archives/6366 Tue, 22 Oct 2024 09:03:51 +0000 //www.stillrep.com/archives/6366

0.前言

功能纺织面料整理技术是现代科学、精细化工与染整技术和合成纤维加工技术相结合的边缘技术。其关键问题是从化工方面如何进行功能整理的分子结构设计和合成;从科学方面研究该功能整理剂的功能效果和安全性等;从染整技术方面和合成纤维加工技术方面要解决功能整理剂和纤维的结合以及各项牢度、强力、白度及透气性等问题。[1]

TEXCOTE整理剂是源自瑞典的纳米专利技术,于1992年完成纳米技术的处理方程式,2002年完成纳米技术的工业化应用,是现代化工、科学与染整技术高度结合的体现。

1.TEXCOTE整理剂介绍

1.1基本性状

离子性:弱阳离子;pH:4~6;比重:1g/m2;外观:乳白色液体。适用于棉、麻、毛、丝,化纤及混纺的梭织、针织物。

1.2基本原理

1.2.1防水、防油、防污三防的基本原理

传统的防油拒水原理主要通过改变纤维的表面性能,使其临界表面张力降低,从而达到目的。TEXCOTE整理剂是通过化学手段将100纳米尺寸的物质颗粒附着在纤维表面。由于该物质颗粒的精细和微小可以在纤维的表面形成一个均匀、间隙及其微小的(100纳米尺度)保护层。正是由于这种保护层的存在,使得经处理的纤维表面特性发生变化,水滴、尘埃、污渍和油滴难以渗透到纤维内部,而只能停留在纤维表面,从而产生对织物的保护作用。同时,由于形成保护层的物质颗粒极其微小,几乎不改变织物原有的特征,如外观、颜色、柔软度、透气性等。

1.2.2抗菌的基本原理

TEXCOTE整理剂溶入了粒径在6~20纳米的TiO2。纳米TiO2作为一种高效的光催化材料,其无毒、无味、无刺激性、不燃烧、热稳定好等优点以及它的光效宽、抗菌作用快、特效长等特性,其所具有的抗菌、除臭、防雾和净化空气四大功能得到国际认证。通过后整理方式可使TiO2均匀分布在纤维的表面,从而形成纳米层级的光触媒膜,极易接受到光而被激发,产生抗菌效果。[2]

1.3安全环保测试

1.3.12009年6月12日通过Oeko–Tex Standard 100测试,不含甲醛、PFOA、PFOS,重金属含量小于0.01ppm,OPP、PCP、TeCP小于0.01ppm,特别是PFOS含量远远低于目前欧美市场对防水整理的要求标准(<0.05ppm)。

1.3.22004年3月1日通过香港标准及检定中心的抗菌测试,其中抗大肠杆菌为97.6%,抗肺炎克雷伯氏菌为99.5%,抗金黄色葡萄菌为96.6%。

2.生产工艺流程及参数;

坯检→包缝→前处理→染色→浸轧TEXCOTE整理液→焙烘→预缩。

2.1织物规格及设备

2.1.1织物规格

16*12 108*5643/44纱卡

16*16 64*12843/4411条灯芯绒

2.1.2设备

ZLQZR 991-180汽蒸染色机ZLMD 991热风拉幅宽型机LMA 451B预缩整理机MONFONGS-328热风拉幅宽型机

2.2染色

染色时所选用的染料和染色下机布的质量对TEXCOTE整理的效果有着直接性的影响。

2.2.1染料的选择

对要求进行TEXCOTE整理的织物染色时,要选择还原染料或活性染料,不能选用硫化染料。原因如下:一、硫化染料中游离的S易与整理液中的H+和空气中的O2生成硫酸,对织物的强力造成剧烈的不可修复的损伤;二、硫化染料属半偶氮染料,对人体健康存有潜在的危害,并且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多硫化物对生态环境也会造成很大的伤害;三、硫化染料织物的色牢度差、色光不稳定,易发生储存变色。

2.2.2染色残留助剂的去除

由于染料化学结构和染色工艺的需要,染色过程往往添加多种辅助助剂,这些助剂在水洗过程中要求完全洗净去除。一旦布面残留表面活性剂,就会对TEXCOTE的效果产生极大的破坏削弱作用。其削弱作用重点体现在耐静水压和淋水(AATCC22)测试两个方面。经过试验发现,使用清洗剂能有效去除布面残留的表面活性剂,使耐静水压测试由原来的240mm提高到400~420mm。

2.2.3布面pH值的控制

TEXCOTE整理剂系弱阳离子乳液,为了促进整理剂与纤维结合的稳定性和坚牢性,染色下机布的布面pH值需控制在5.8~6.5.布面pH值偏高,会使TEXCOTE整理剂稳定性下降,极易发生破乳。

2.2.4落布含潮和温度的控制

染色下机布的含潮通常控制在5%,含潮过大,降低轧余率并影响其均一性;含潮过小,浪费蒸汽,还致使布面温度升高。落布温度要求必须低于40℃。在后道浸轧TEXCOTE工作液中,随着加工数量的增加,布面的温度会不断传递给轧液,使原来常温的轧液升高到40℃以上。这时,就会出现团聚破乳、粘辊粘轴现象。解决的方法就是给轧槽过冷流水降温。

2.3浸轧TEXCOTE整理液

通常,印染后整理采用浸轧工艺,其工作效率高,前后一致性好。

2.3.1整理液pH值的控制

TEXCOTE整理剂系弱阳离子乳液,需调整溶液的pH值至5.5~6.0。在调整pH值可以选用醋酸、柠檬、AC酸。一般使用醋酸,成本较低,但必须对醋酸进行分析化验,确定其中是否含硫酸。一旦醋酸中混入硫酸,在后道焙烘过程中也会对织物的强力造成损伤。

2.3.2整理液浓度的控制

TEXCOTE整理剂要求在布面的含量达到2~3%(o.w.f),浸轧工艺中用量控制在40~60g/L。另外,该整理剂对织物手感的影响很小,不用再添加其它柔软剂。但是对要求特殊柔软的订单,还需加入柔软剂。选用柔软剂要选择改性聚硅氧烷结构的平滑型的,其分子量相对较大,对TEXCOTE效果的负面影响很小。我司采用柔软剂WS,用量控制在10~20g/L。

2.4焙烘

织物均匀浸轧TEXCOTE整理液烘干后,需通过热处理焙烘才能获得耐久的整理效果。焙烘可采用如下两种工艺:160℃*3min或170℃*30~40sec。

焙烘不足会影响其功能效果,其原因:一、反应性官能团的键合不充分;二、TEXCOTE高分子热运动受到影响而未能充分在织物表面扩散,与织物结构之间不能充分交联,以致在纤维表面附着不牢;三、未能使功能基团密集定向排列。同时也要注意,焙烘温度不要超过TEXCOTE整理剂的熔融温度,以免引起热分解。[3]

2.5预缩

预缩的目的是控制织物的缩水率并进一步提高织物的柔软度。其关键是要检测预缩前的缩水率,特别是经向,以确定机缩值。

2.6成品检测结果

拉力/N

撕力/N

幅宽

纬斜

克重

防油/级

防水/级

T

W

T

W

cm

%

g/m2

洗前

20次

洗前

20次

11条

575

310

26

14

108

2.8

303

6

5

5

4

纱卡

586

366

16

16

114

3.6

270

6

4

5

3.5

3.结论

(1)TEXCOTE整理剂是纳米技术在纺织品工业化应用的典范,独特的化学构成,使之兼具三防和抗菌功能,特别是不含PFOA和PFOS。

(2)TEXCOTE整理剂在纯棉织物浸轧工艺为:HAc:1.5ml/L,TEXCOTE:40g/L,WS:10g/L,170℃*40sec焙烘。经处理后,织物会保持原来的透气性,色泽保真持久,抗起毛起球,符合国际环保条例。

(3)由于工厂设备不同,具体应用工艺稍有差异。为了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助剂商与面料商、面料商与面料商之间要切实加强实质性的技术交流。实质性的技术交流并不意味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流失。

参考文献:

1.马树胜、王兴福,纺织功能整理剂与相关功能面料。《第五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材料技术研讨会论文集》

2.纳米TiO2整理剂提升纺织品功能的应用和实践。《第五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材料技术研讨会论文集》

3.杨栋樑,拒水、拒油和防污、易去污整理。《杨栋樑染整技术文集》。

扩展阅读:https://www.yingjietex.com/product/Soft-Shell-Lamination-fabric.html
扩展阅读:https://www.alltextile.cn/product/product-94-547.html
扩展阅读:https://www.alltextile.cn/product/product-8-571.html
扩展阅读:https://www.china-fire-retardant.com/post/9655.html
扩展阅读:https://www.china-fire-retardant.com/post/9373.html

]]>
低甲醛耐久阻燃整理棉织物 //www.stillrep.com/archives/6365 Tue, 22 Oct 2024 09:02:33 +0000 //www.stillrep.com/archives/6365 目前有多种化学方法用于纤维素的阻燃整理,但仅有少数方法整理后织物经多次水洗和干洗后依然保持优良的阻燃性能,这些整理称之为耐久阻燃整理。其中大多数整理采用氮羟甲基磷酸酯和预缩氨焙烘。很难相信这些方法已问世30年并一直占据棉织物阻燃整理主导地位,但其在整理技术方面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

过去阻燃整理常用氯化四羟甲基瞵钅(THPC),而近年来预缩氨整理用得多一些。经它整理后的织物阻燃耐久性很好,但这项技术过于复杂,涉及氨化室和严格的控制条件。除此,应用条件、成本以及氨气的产生等都使其不够理想。

氮羟甲基磷化物尽管没有预缩氨处理后的阻燃耐久性好,但由于其操作方便,轧 烘 焙整理设备易得,因此在棉织物阻燃整理领域仍广泛应用。大多数氮羟甲基磷化物通过二甲基(N 羟甲基甲氨酰乙基)膦酸盐和三聚氰胺甲醛交联树脂来提高织物的阻燃性能,但两者都会在织物整理和使用过程中释放出甲醛。

由于以上提及的局限性和当前市场潜在的要求,一些织物仅在有限次数的水洗后保持阻燃性的需求,寻求新的阻燃替代品的研究方兴未艾。研究的方向放在开发一种对织物的机械物理性能(如:强力、手感、色泽等)影响很小且适用于当前的轧 烘 焙整理设备,化学原料便宜的阻燃整理化学品。迄今为止已经开发出多种含羟基有机磷化物耐久压烫阻燃整理化学品。

这种理念的新型化学品适应国内外纺织印染厂大规模的生产,其阻燃耐久性基于纤维素的化学改性,通过使用含羟基阻燃添加剂、氮羟甲基交联树脂、催化剂和常规轧 烘 焙设备完成整个阻燃过程。它不同于非甲醛阻燃整理剂,和常用的织物耐久压烫整理系统相同。

1 实验

1 1 化学品

含有膦酸酯低聚物的阻燃剂DMDHEU树脂1(不含缓冲液和催化剂),DMDHEU树脂2(含缓冲液无催化剂),MF树脂(三羟甲基三聚氰胺树脂);催化剂氯化镁溶液;70%磷酸溶液;润湿剂;脂肪醇乙氧基化物表面活性剂;反应性硅柔软剂;渗透剂。

1 2 机织物

白色印花纯棉布:织物克重为108g/m2(实验所用布样重400g)。棕色斜纹纯棉布:织物克重为246g/m2。

1 3 针织物

针织物由14/1环锭纺纯棉纱做衬垫纱、30/1环锭纺纱做面纱和底纱三线衬垫构成。针织物和机织物都经过烧毛、煮练、漂白(仅白色织物)。

1 4 应用

样品浸入阻燃整理溶液中,用轧辊浸轧确保化学物质进入织物。实验室采用两浸两轧工艺,但在工厂生产中仅一浸一轧。在一定的带液率下烘干、焙烘,然后在60℃下水洗。

1 5 织物后处理

机织物在60℃下水洗15min然后烘干。针织物在60℃下水洗15min,然后在60℃通过浸染法加入10%起绒润滑剂,保持15min。干燥后进行四次机械起绒,然后汽蒸、拉幅。

1 6 水洗/干洗

按照AATCC测试方法124 1996(在40℃或50℃)仅对针织物干洗(商业)和实验室水洗。

1 7 燃烧实验

按照ASTMD6413 99做垂直燃烧,按照CP SC16CFR1610做45°角燃烧实验,按ASTMD2863 00测极限氧指数。

1 8 物理机械性能测试

按照ASTMD5035 90测拉伸强力,按照ASTMD1424 96测撕破强力。

2 结果与讨论

2 1 机织物:含DMDHEU树脂的阻燃整理

由于现在已做过商业棉织物产品50次水洗后可通过垂直燃烧的实验,具有耐久阻燃性能,所以本文研究没有集中在耐久整理上,而致力于解决当前阻燃市场的不足之处(如甲醛释放、成本投资等)。在这个目标下使用廉价的化学品和棉织物耐久压烫整理的技术形成新的阻燃体系。

表1描述了典型的使用DMDHEU交联体系和阻燃剂对斜纹棉织物的整理。混合物中含有32%阻燃剂,16%DMDHEU树脂,8%催化剂,0.01%润湿剂,带液率<80%(基于织物原始重量),pH值调节至2.8(加三乙醇胺),织物在60℃烘3min,在160℃焙烘3min,在40℃用家用洗涤剂清洗。正如数据所示,在30次家用洗涤后,织物的阻燃耐久性及LOI、垂直燃烧测试结果都很好。

除了织物阻燃耐久性,本文还对阻燃整理液的稳定性进行检测(见表2),结果显示阻燃整理剂/DMDHEU整理液能够稳定共混24h确保生产应用。织物经整理液整理后在160℃焙烘3min然后用洗涤剂在40℃水洗。

2 2 机织物:阻燃物和三聚氰胺、甲醛混合物

除了阻燃剂DMDHEU整理系统,本文对三聚氰胺甲醛交联树脂(MF)的阻燃体系也做了研究。在发展和应用新的FR/MF系统之后发现每一种树脂交联体系都有自己优点。基于DMD HEU的阻燃体系不但甲醛含量低(小于200ppm)而且水洗耐久性好(大于25次),优于MF系统。然而,MF系统能赋予织物较高的初始阻燃性能(通过加入高含氮树脂)和较少的强力损失(如撕破强力,拉伸强力)。

基于以上的研究,我们做了DMDHEU/MF交联体系的研究,发现它结合了DMDHEU系统的耐久性和MF交联系统的高阻燃性和低强力损失的优点。

方案1  由24%FR,10%DMDHEU树脂1,1%MF树脂,6%催化剂,4%柔软剂,0.01%润湿剂组成。

方案2  由24%FR,2%DMDHEU树脂1,3%MF树脂,0.2%H3PO3,4%柔软剂,0.01%润湿剂组成。

方案3  由24%FR,7%MF树脂,6%催化剂,0.2%H3PO3,4%柔软剂,0.01%润湿剂组成。带液率<80%,溶液处理后在60℃烘干3min,在170℃焙烘2min(表3)然后在40℃用洗涤剂水洗。

尽管阻燃整理的耐久性(大于25次)随着MF树脂的增加和DMDHEU的减少而减少,但却明显地改善了织物的阻燃性和强力。

先前用FR/DMDHEU整理后织物强力降低30%~40%,这种情况在今天大多数耐久压烫整理中司空见惯。但通过FR/DMDHEU/MF或FR/MF整理能够抑制甲醛的释放,而织物强力仅仅下降10%。因此FR/DMDHEU、FR/DMD HEU/MF和FR/MF系统能够满足当前市场对织物甲醛释放量、阻燃耐久整理和织物强力等要求。

2 3 绒面织物:含有DMDHEU树脂的阻燃整理

一般当谈到新型耐久阻燃整理化学整理,首先想到的是一些特殊的应用领域,如防护服、装饰物等。然而,新报道称这些织物的制作一旦不符合GWA标准,就不能合法销售。考虑到FR/DMDHEU系统的环境友好、低成本、低甲醛的优点,100%棉起绒织物用其整理是理想不过了。尽管对100%起绒棉织物的应用刚刚开始,但由于100%棉起绒织物在使用时很容易燃烧,解决其安全性的需求迫不及待。尽管GWA标准仅要求织物一次干洗和实验室水洗后通过45°角燃烧检验,但通常生产商还要通过5次家用洗涤实验。

表4~表6出示2002年对3级起绒纯棉织物的阻燃整理测试数据。使用含10%FR,10%DMDHEU树脂2,5%催化剂,0.2%润湿剂(带液率<80%)整理液整理后的织物以5码/min的速度在长50英尺,5个分区的烘箱内焙烘(烘箱内分区温度分别为150℃、170℃、170℃、170℃、170℃)。织物在150℃焙烘1.5min,在170℃焙烘15s,然后用洗涤剂在50℃水洗。

表6所示数据充分肯定了FR/DMDHEU的阻燃能力,不符合标准的3级100%起绒棉织物经过整理后转化为1级织物。但除了这些积极的作用,FR/DMDHEU同时也给织物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

负面作用:在用FR之后,织物的强力下降35%,与常规的耐久压烫整理相同。正面作用:整理后的织物,在3次用洗涤剂水洗后尺寸稳定性较高,而且再次水洗后,能保持很好的手感。

3 总结

本文列举了用于织物阻燃整理的化学品,并通过实验证明织物多次水洗后耐久性良好,尽管其也有不足之处(如色泽);随着新型的纺织阻燃化学品的出现,必须考虑用小的成本尽可能改善织物的阻燃性能,并避免其他负面作用。

参考文献:(略)/;

上一篇:深色印花毛巾的皂洗酶后处理

下一篇:有机硅改性二聚酸二异氰酸酯及在织物整理中的应用

欢迎您向印染在线投稿!文章以原创为主,需与印染行业相关。
投稿邮箱:lzedyer@163.com

目前有多种化学方法用于纤维素的阻燃整理,但仅有少数方法整理后织物经多次水洗和干洗后依然保持优良的阻燃性能,这些整理称之为耐久阻燃整理。其中大多数整理采用氮羟甲基磷酸酯和预缩氨焙烘。很难相信这些方法已问世30年并一直占据棉织物阻燃整理主导地位,但其在整理技术方面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

过去阻燃整理常用氯化四羟甲基瞵钅(THPC),而近年来预缩氨整理用得多一些。经它整理后的织物阻燃耐久性很好,但这项技术过于复杂,涉及氨化室和严格的控制条件。除此,应用条件、成本以及氨气的产生等都使其不够理想。

氮羟甲基磷化物尽管没有预缩氨处理后的阻燃耐久性好,但由于其操作方便,轧 烘 焙整理设备易得,因此在棉织物阻燃整理领域仍广泛应用。大多数氮羟甲基磷化物通过二甲基(N 羟甲基甲氨酰乙基)膦酸盐和三聚氰胺甲醛交联树脂来提高织物的阻燃性能,但两者都会在织物整理和使用过程中释放出甲醛。

由于以上提及的局限性和当前市场潜在的要求,一些织物仅在有限次数的水洗后保持阻燃性的需求,寻求新的阻燃替代品的研究方兴未艾。研究的方向放在开发一种对织物的机械物理性能(如:强力、手感、色泽等)影响很小且适用于当前的轧 烘 焙整理设备,化学原料便宜的阻燃整理化学品。迄今为止已经开发出多种含羟基有机磷化物耐久压烫阻燃整理化学品。

这种理念的新型化学品适应国内外纺织印染厂大规模的生产,其阻燃耐久性基于纤维素的化学改性,通过使用含羟基阻燃添加剂、氮羟甲基交联树脂、催化剂和常规轧 烘 焙设备完成整个阻燃过程。它不同于非甲醛阻燃整理剂,和常用的织物耐久压烫整理系统相同。

1 实验

1 1 化学品

含有膦酸酯低聚物的阻燃剂DMDHEU树脂1(不含缓冲液和催化剂),DMDHEU树脂2(含缓冲液无催化剂),MF树脂(三羟甲基三聚氰胺树脂);催化剂氯化镁溶液;70%磷酸溶液;润湿剂;脂肪醇乙氧基化物表面活性剂;反应性硅柔软剂;渗透剂。

1 2 机织物

白色印花纯棉布:织物克重为108g/m2(实验所用布样重400g)。棕色斜纹纯棉布:织物克重为246g/m2。

1 3 针织物

针织物由14/1环锭纺纯棉纱做衬垫纱、30/1环锭纺纱做面纱和底纱三线衬垫构成。针织物和机织物都经过烧毛、煮练、漂白(仅白色织物)。

1 4 应用

样品浸入阻燃整理溶液中,用轧辊浸轧确保化学物质进入织物。实验室采用两浸两轧工艺,但在工厂生产中仅一浸一轧。在一定的带液率下烘干、焙烘,然后在60℃下水洗。

1 5 织物后处理

机织物在60℃下水洗15min然后烘干。针织物在60℃下水洗15min,然后在60℃通过浸染法加入10%起绒润滑剂,保持15min。干燥后进行四次机械起绒,然后汽蒸、拉幅。

1 6 水洗/干洗

按照AATCC测试方法124 1996(在40℃或50℃)仅对针织物干洗(商业)和实验室水洗。

1 7 燃烧实验

按照ASTMD6413 99做垂直燃烧,按照CP SC16CFR1610做45°角燃烧实验,按ASTMD2863 00测极限氧指数。

1 8 物理机械性能测试

按照ASTMD5035 90测拉伸强力,按照ASTMD1424 96测撕破强力。

2 结果与讨论

2 1 机织物:含DMDHEU树脂的阻燃整理

由于现在已做过商业棉织物产品50次水洗后可通过垂直燃烧的实验,具有耐久阻燃性能,所以本文研究没有集中在耐久整理上,而致力于解决当前阻燃市场的不足之处(如甲醛释放、成本投资等)。在这个目标下使用廉价的化学品和棉织物耐久压烫整理的技术形成新的阻燃体系。

表1描述了典型的使用DMDHEU交联体系和阻燃剂对斜纹棉织物的整理。混合物中含有32%阻燃剂,16%DMDHEU树脂,8%催化剂,0.01%润湿剂,带液率<80%(基于织物原始重量),pH值调节至2.8(加三乙醇胺),织物在60℃烘3min,在160℃焙烘3min,在40℃用家用洗涤剂清洗。正如数据所示,在30次家用洗涤后,织物的阻燃耐久性及LOI、垂直燃烧测试结果都很好。

除了织物阻燃耐久性,本文还对阻燃整理液的稳定性进行检测(见表2),结果显示阻燃整理剂/DMDHEU整理液能够稳定共混24h确保生产应用。织物经整理液整理后在160℃焙烘3min然后用洗涤剂在40℃水洗。

2 2 机织物:阻燃物和三聚氰胺、甲醛混合物

除了阻燃剂DMDHEU整理系统,本文对三聚氰胺甲醛交联树脂(MF)的阻燃体系也做了研究。在发展和应用新的FR/MF系统之后发现每一种树脂交联体系都有自己优点。基于DMD HEU的阻燃体系不但甲醛含量低(小于200ppm)而且水洗耐久性好(大于25次),优于MF系统。然而,MF系统能赋予织物较高的初始阻燃性能(通过加入高含氮树脂)和较少的强力损失(如撕破强力,拉伸强力)。

基于以上的研究,我们做了DMDHEU/MF交联体系的研究,发现它结合了DMDHEU系统的耐久性和MF交联系统的高阻燃性和低强力损失的优点。

方案1  由24%FR,10%DMDHEU树脂1,1%MF树脂,6%催化剂,4%柔软剂,0.01%润湿剂组成。

方案2  由24%FR,2%DMDHEU树脂1,3%MF树脂,0.2%H3PO3,4%柔软剂,0.01%润湿剂组成。

方案3  由24%FR,7%MF树脂,6%催化剂,0.2%H3PO3,4%柔软剂,0.01%润湿剂组成。带液率<80%,溶液处理后在60℃烘干3min,在170℃焙烘2min(表3)然后在40℃用洗涤剂水洗。

尽管阻燃整理的耐久性(大于25次)随着MF树脂的增加和DMDHEU的减少而减少,但却明显地改善了织物的阻燃性和强力。

先前用FR/DMDHEU整理后织物强力降低30%~40%,这种情况在今天大多数耐久压烫整理中司空见惯。但通过FR/DMDHEU/MF或FR/MF整理能够抑制甲醛的释放,而织物强力仅仅下降10%。因此FR/DMDHEU、FR/DMD HEU/MF和FR/MF系统能够满足当前市场对织物甲醛释放量、阻燃耐久整理和织物强力等要求。

2 3 绒面织物:含有DMDHEU树脂的阻燃整理

一般当谈到新型耐久阻燃整理化学整理,首先想到的是一些特殊的应用领域,如防护服、装饰物等。然而,新报道称这些织物的制作一旦不符合GWA标准,就不能合法销售。考虑到FR/DMDHEU系统的环境友好、低成本、低甲醛的优点,100%棉起绒织物用其整理是理想不过了。尽管对100%起绒棉织物的应用刚刚开始,但由于100%棉起绒织物在使用时很容易燃烧,解决其安全性的需求迫不及待。尽管GWA标准仅要求织物一次干洗和实验室水洗后通过45°角燃烧检验,但通常生产商还要通过5次家用洗涤实验。

表4~表6出示2002年对3级起绒纯棉织物的阻燃整理测试数据。使用含10%FR,10%DMDHEU树脂2,5%催化剂,0.2%润湿剂(带液率<80%)整理液整理后的织物以5码/min的速度在长50英尺,5个分区的烘箱内焙烘(烘箱内分区温度分别为150℃、170℃、170℃、170℃、170℃)。织物在150℃焙烘1.5min,在170℃焙烘15s,然后用洗涤剂在50℃水洗。

表6所示数据充分肯定了FR/DMDHEU的阻燃能力,不符合标准的3级100%起绒棉织物经过整理后转化为1级织物。但除了这些积极的作用,FR/DMDHEU同时也给织物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

负面作用:在用FR之后,织物的强力下降35%,与常规的耐久压烫整理相同。正面作用:整理后的织物,在3次用洗涤剂水洗后尺寸稳定性较高,而且再次水洗后,能保持很好的手感。

3 总结

本文列举了用于织物阻燃整理的化学品,并通过实验证明织物多次水洗后耐久性良好,尽管其也有不足之处(如色泽);随着新型的纺织阻燃化学品的出现,必须考虑用小的成本尽可能改善织物的阻燃性能,并避免其他负面作用。
扩展阅读:https://www.alltextile.cn/product/product-72-673.html
扩展阅读:https://www.alltextile.cn/product/product-48-329.html
扩展阅读:https://www.yingjietex.com/product/75D-Plain-Polyester-Fake-Memory-Fabric-for-Garment.html
扩展阅读:https://www.china-fire-retardant.com/post/9405.html
扩展阅读:https://www.yingjietex.com/product/TC-Stretch-Interweave-Fabric.html

]]>
TiO2水溶胶对棉织物的拒水整理探讨 //www.stillrep.com/archives/6364 Tue, 22 Oct 2024 09:01:52 +0000 //www.stillrep.com/archives/6364 溶胶-凝胶技术是利用金属醇盐或者无机盐经过溶液、溶胶、凝胶而固化,再经热处理形成氧化物或其它化合物的一种方法.这是目前材料制备研究较为广 泛采用的方法,如制备纳米材料、抗反射膜、有机-无机复合材料、陶瓷纤维等[1].用SiO2或其它金属氧化物纳米溶胶处理织物,经过干燥除去有机溶剂, 可在织物表面形成一层多空结构的氧化物干凝胶膜,而原来的纳米溶胶粒子形成三维网状结构[2-4].纳米溶胶的优点是易于进行化学和物理改性,所以使用改 性纳米溶胶可以大幅度地改变织物的功能性[2].化学改性是在溶胶形成的过程中使添加物与金属氧化物粒子以共价键的形式键合,如:通过不同的金属烷氧基化 合物共水解来进行化学改性,此法可以得到混合金属氧化物涂膜;另一种化学改性是通过含有一个R侧基的3-烷氧基硅氧烷的共水解、共缩聚完成,通过改变R侧 基来调节纳米溶胶膜的性能,如R基为烷基或全氟烷基时,可得到疏水或疏油的膜[3,4],而且也可以把R基转换成染料或生物活性物质,来改变纳米溶胶膜的 功能性.物理改性是把添加剂均匀地混入并固定在金属氧化物中,不形成共价键,如添加聚合物.溶胶-凝胶技术在溶胶的制备时可以对溶胶进行亚微米、纳米级

甚至分子级的物理和化学的改性,极大地改变溶胶的应用范围,如添加生物活性物质、染料分子、纳米粒子等,把改性的溶胶应用到纺织品上,更加扩大了纺织品的 应用.溶胶-凝胶技术具有制备工艺简单,容易操作,反应温度低,得到产物均匀度高等优点,可以在织物的表面形成复杂的无机氧化物网络结构,这层凝胶固着在 织物的表面,改善纤维的表面化学性能,赋予织物一定的功能性,如表1所示[2].

本文利用溶胶-凝胶技术得到TiO2纳米水溶胶,然后把该溶胶整理在棉织物上,结果发现,织物表面形成一层无机氧化物涂层,具有一定的疏水性,但手感度、白度降低.

1 实验

1.1 实验材料及药品

钛酸丁酯(化学纯),冰乙酸(分析纯),盐酸(分析纯),8 040有机硅乳液,一般平纹机织棉织物.

1.2 TiO2水溶胶的制备

TiO2水溶胶的制备方法:先将冰乙酸和钛酸丁酯混合,然后缓慢地滴加到HCl水溶液中,滴加完毕后,静置分层即得到透明度很高的TiO2水溶胶.

1.3 拒水性能测试方法

(1)耐水压值的测定.采用连通管型水压仪测定试样的耐水压性能.

(2)淋水实验.采用淋水实验仪器如图1进行淋水实验,参考图2进行淋水级数的判断.

2 结果与讨论

2.1 TiO2水溶胶浓度对棉织物拒水性能的影响

将棉织物于TiO2水溶胶中二浸二轧,然后将织物在烘箱中一定温度下烘干,再在高温下热处理数分钟,然后用以上所述方法测试织物的耐水压值和淋水级数,来 评价其疏水效果.整理条件为:轧余率60%,浴比1∶5,60℃预烘30 min,150℃焙烘3 min,采用不同浓度的TiO2水溶胶来整理棉织物,结果如表2.

  从表2可知当TiO2水溶胶浓度为0.1 mol/l时,其耐水压值大,当溶胶浓度增大,焙烘后在织物表面形成的无机干凝胶膜的厚度越大,且形成的无机网络结构中水分不易全部挥发尽,使其耐水压 值降低,如水溶胶的浓度降低,经过溶剂的挥发后,在织物表面形成的干凝胶膜较薄,所以耐水压值降低.同时也测定了水在整理后织物上的接触角,其接触角都超 过120°,水滴能在织物表面自由滚动,有如荷叶效果,但是织物表面滴上水后会形成一层水膜,及接触角的后退角和前进角的差异很大,根据表面化学中的粗糙 度和接触角的关系可知,用TiO2整理后的纯棉布,表面的粗糙度增加,又因为溶胶-凝胶法整理织物后,在织物的表面形成一层透明的干凝胶膜,且是微孔膜, 所以淋水实验级数都是50分.

2.2 熨烫对棉织物拒水性能的影响同样整理3个布样,后用熨斗在130℃左右,熨烫1~2 min,然后测试数据如表3.

  比较表2和表3,发现熨烫后,因为无机网络结构中的水分进一步挥发,在高温下,TiO2无机网络结构进一步致密化,使织物的耐水压值都有稍许提高,而淋水级数不变.

2.3 柔软剂对棉织物拒水性能的影响

由于用TiO2水溶胶整理纯棉织物后,其表面形成一层无机氧化物薄膜,使织物的手感降低,为了改善织物的手感,采用柔软剂对织物进行预处理.整理方法:先 用8 040有机硅乳液整理,二浸二轧,1∶5浴比,轧液率60%,60℃预烘30 min,130℃焙烘5 min.然后用不同浓度的TiO2水溶胶整理,多浸多轧,轧液率60%,60℃预烘30 min,150℃焙烘3 min.后用熨斗在130℃熨烫1~2 min,测试拒水数据如表4.

先用8 040A有机硅乳液整理织物使其本身具有一定的疏水性,同时也改善织物的手感.从表4数据分析得,用4 g/l有机硅乳液和TiO2水溶胶整理后使织物的耐水压值有所下降,而淋水级数增加了一个级别,比单独用有机硅乳液整理织物的耐水压值提高,淋水级数提高 3个级别,而用0.4 g/l有机硅乳液,对织物的影响不大.

2.4 整理后织物白度及手感的变化

用简易织物硬挺度实验仪测定整理前后的平均抗弯长度来评价手感.

  从表5中可知,TiO2水溶胶整理后,其白度稍微发生了变化,当所用的TiO2水溶胶浓度越大,白度下降就越大,如果整理后再经过熨烫,其白度会进一步降低.同时整理后的棉布平均抗弯长度增大,手感较未整理硬挺.

2.5 整理前后织物表面的电镜照片

图3为织物整理前后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从图3中可以看出,未整理的棉纤维表面有凹槽,而用TiO2水溶胶整理过的棉纤维的表面,凹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 了,是干凝胶填补了部分凹槽,干凝胶在纤维的表面明显的形成一层厚度较为均匀的凝胶膜.在部分纤维之间,也形成了一层很薄的干凝胶膜,这层干凝胶膜因为不 在纤维表面,与纤维不形成化学结合,而是形成纤维之间不连贯的干凝胶膜,如果经过揉搓,这层膜很容易断裂脱落.

3 结 语

用TiO2纳米水溶胶整理纯棉织物,由于在织物的表面形成了一层无机氧化物薄层,改变了织物的表面化学结构,表现出一定的疏水作用.采用0.1 mol/l的水溶胶整理纯棉布,其耐水压值可达到19.7 cm,淋水级数可达到50,如果经过熨烫10 s,其耐水压值还可以提高,而淋水级数只能达到50.为了改善手感,而采用先用疏水的有机硅乳液整理,然后再用TiO2水溶胶整理,疏水性能稍有提高,比 单独用TiO2水溶胶整理后织物的手感要平滑柔软.

 

扩展阅读:https://www.alltextile.cn/product/product-27-319.html
扩展阅读:https://www.yingjietex.com/product/Full-dull-NyLon-Ripstop-Fabric.html
扩展阅读:https://www.china-fire-retardant.com/post/9378.html
扩展阅读:https://www.brandfabric.net/full-dull-nylon-dobby-2-5-layer-with-silver-coated-fabric/
扩展阅读:https://www.yingjietex.com/product/300D-Polyester-OXFORD-Fabric.html

]]>
纺织品防螨抗菌整理的近况及螨的种类及危害 //www.stillrep.com/archives/6363 Tue, 22 Oct 2024 09:01:12 +0000 //www.stillrep.com/archives/6363 防螨抗菌整理是用防螨抗菌剂处理织物,从而获得防螨、抗菌、防霉、除臭、保持纺织品清洁卫生的加工工艺。其目的不仅是为了保持织物清洁,更重要的是为了防止传染疾病,保证人体的安全健康和穿着舒适,降低公共环境的交叉感染率,使织物获得卫生保健的新功能。防螨抗菌整理织物可广泛用于人们的内衣、运动衣、袜子、鞋用布、尿布、医院、宾馆、家庭的床单、被套、毛毯、毛巾、浴巾、装饰织物、地毯、医疗和食品服务行业的工作服以及部队的服装等,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

  织物防螨抗菌整理技术是现代医学、精细化工与染整新技术相结合的边缘技术。其关键问题是从化工方面如何进行抗菌防螨剂的分子结构设计和合成;从医学方面要研究该防螨抗菌剂的抗菌效果和安全性等;从染整方面要解决防螨抗菌剂和纤维的结合以及各项牢度、强力、白度和透气性等。

  1、螨及其危害性

  螨类体长通常在0.1-0.5mm,需要在显微镜下才能看清其形态,幼螨有足3对,成螨有足4对,它能传播病毒、细菌、立克次体、螺旋体和原虫等,对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螨类的种类很多,其中与人们关系密切的有以下几种:

  (1)尘螨:全世界有许多人遭受尘螨过敏之苦,它普遍存在于家居环境中,如卧具、地毯、坐垫、衣物等,它的适宜生活温度为20-30℃,适宜湿度为相对湿度80%,装备了空调、地毯的房间是其良好的生活环境。它是一种齿食性自生螨,以粉末性物质为食,如人和动物的皮屑、分泌物、排泄物、面粉、棉子饼和真菌等。尘螨的分泌物、代谢产物和死亡虫体是强烈的致敏源,可引起过敏性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婴儿湿疹和慢性荨麻疹等。其中尘螨性哮喘是一种呼吸系统顽固疾病,并且发病率较高,它是由于悬于空中的尘螨代谢产物(排谢物、脱落的皮壳等)被吸入粘在呼吸道粘膜上而引起,表现为胸闷气急、呼吸困难,且反复发作。

  (2)革螨:它可引起皮炎、奇痒,疱疹、红色丘疹、肠螨病、伤寒、鼠疫、立克次体病、螺旋体病和病毒性疾病如:脑炎、流行性出血热,其中、流行性出血热是以发热、出血倾向、休克和肾损害为特征的传播疾病。

  (3)恙螨:过去中医书籍中称作沙虱,它可引起皮疹、皮肤局部组织坏死和烈性传染病—恙虫病。其中恙虫病的病源为东方立克次体,它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带毒幼螨选择湿度大,皮肤薄的位置,以口器插入上皮组织,吸取组织淋巴液,同时将病原体传播给人,病人持高热,并伴有淋巴结炎和暗红色丘疹。

  (4)蠕形螨:我国大部分地区中的一半多人口都受到它的侵害。它可引起毛囊和皮脂腺炎、粉刺、脓泡疮和疖肿等。蠕形螨在毛囊口交配后,螨进入毛囊或皮脂腺内产卵、繁殖,引起毛囊和皮脂腺的代形扩张甚至增长肥大,通常说的“酒糟鼻”就是蠕形螨恶性繁殖造成的后果。同时由于虫体的进出活动,易使化脓性细菌进入而继发毛囊和皮脂腺炎、疖肿等皮肤病。患者的衣物是其传染的重要途径。

  (5)疥螨:它可引起疥疮(疥癣)、水泡性皮疹。疥螨在皮肤表面交配,雌虫则钻入皮肤角质层内,挖掘曲折隧道,在内产卵40-50个,卵3-4天孵化为幼虫,然后进入毛囊或穿刺皮肤形成坑道,2-3天后幼虫蜕化为稚虫仍可侵入皮肤,由于疥螨的分泌物及排泄物的毒性作用引起的过敏反应,使病人感到奇痒,从而产生脓疱、疥疮。病菌人的衣物、床具是疥螨传播的途径。

  2、防螨抗菌整理研究的现状

  防螨抗菌织物的生产方法有二种:一种方法是将防螨抗菌剂添加到成纤聚合物中,经纺丝后制成的防螨抗菌纤维,目前尚无工业化产品供应市场。另一种方法是采用防螨抗菌整理的方法。 在对市面上的大量抗菌纤维进行的对比实验中证实:抗菌棉织物的抗菌耐久性明显好于抗菌纤维。分析其原因是由纤维芯层的抗菌剂不能迁移到纤维皮层,起不到抗菌作用。但加入太多的抗菌剂将影响纤维的物理指标。解决该问题的好方法是做成皮芯结构的抗菌纤维,即在皮层加入过量的抗菌剂,芯层为普通纤维。

扩展阅读:https://www.alltextile.cn/product/product-3-610.html
扩展阅读:https://www.china-fire-retardant.com/post/9578.html
扩展阅读:https://www.china-fire-retardant.com/post/9375.html
扩展阅读:https://www.alltextile.cn/product/product-54-742.html
扩展阅读:https://www.alltextile.cn/product/product-72-673.html

]]>
FZ/T81014-2008《婴幼儿服装》 //www.stillrep.com/archives/6362 Tue, 22 Oct 2024 09:00:43 +0000 //www.stillrep.com/archives/6362 FZ/T81014-2008《婴幼儿服装》

FZ/T81014-2008 《婴幼儿服装》 该标准有其一定的特殊性,标准本身为推荐性标准,但标准中4.1(成品的使用说明应符合GB5296.4和GB18401的规定,在产品标识上注明不可干 洗)、4.11(甲醛含量、pH值、异味、可分解芳香胺染料、可萃取重金属含量及耐干摩擦色牢度、耐水色牢度及耐汗渍色牢度、耐唾液色牢度的合格品要求) 为强制性条文。与GB18401的检测项目比较,该标准将可萃取重金属含量增为强制测试项目。 标准规定了婴幼儿服装产品的术语和定义、号型规格、要求、检验(试验)方法、检验分类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技术特征。 适用于以纺织机织物为主要原料生产的婴幼儿服装及套件。婴幼儿服饰产品可参照本标准执行。此标准作为婴幼儿纺织品中机织产品的补充,与 FZ/T73025-2006《婴幼儿针织服饰》配合使用,基本含盖了日常使用的所有婴幼儿纺织品

扩展阅读:https://www.china-fire-retardant.com/post/9400.html
扩展阅读:https://www.brandfabric.net/mic-fiber-with-mirror-pu-leather-fabric/
扩展阅读:https://www.alltextile.cn/product/product-4-104.html
扩展阅读:https://www.alltextile.cn/product/product-85-410.html
扩展阅读:https://www.yingjietex.com/product/800D-800D-Polyester-Oxford-Fabric.html

]]>
纺织织物燃烧性能45方向燃烧速率测定 //www.stillrep.com/archives/6361 Tue, 22 Oct 2024 09:00:07 +0000 //www.stillrep.com/archives/6361 GB / T 14644 – 93纺织织物燃烧性能45°方向燃烧速率测定

GB / T 14644 – 93纺织织物燃烧性能45°方向燃烧速率测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纺织织物燃烧性能45°方向

燃烧速率测定

Textilefabrics—Burningbehaviour—The 45°test

determination of flame spread rate

GB/T 14644—93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服装用纺织品易燃性的测定方法及评定服装用纺织品易燃性的三种等级。

本标准适用于测量易燃纺织品穿着时一旦点燃后燃烧的剧烈程度和速度。

2引用标准

GB 5457纺织品及纺织制品的燃烧性能词汇表

3术语

3.1绒面

指织物中具有各种绒头的表面,如拉绒、起绒、簇绒、植绒或类似的表面。

3.2易燃性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材料或制品进行有焰燃烧的能力。

3.3火焰蔓延速率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单位时间内火焰蔓延的距离。

4原理

在规定条件下,将试样斜放呈45°角,对试样点火1s,将试样有焰向上燃烧一定距离所需的时间,作为评定该纺织品燃烧剧烈程度的量度。具有表面起绒的织物,底布的点燃或融熔作为燃烧剧烈程度的附加指标,但需加以注明。

5设备和材料

5.1燃烧性试验仪(见图1)

仪器由一个通风的箱体组成,其中设有点燃装置、试样架和试样夹(见图2)、自动计时器。

图2试样夹

5.1.1试样架倾斜度为45°角,并可根据试样的不同厚度调节其与火焰前端的相对位置。

5.1.2气体燃烧器,41/2号注射器针头制成的。

5.1.3计时器可自动计时,并精确到0.1 s。

5.2刷毛装置

用于起绒或簇绒织物的试样制备。由一个放置试样夹的合适滑动架和垂直安装于试样表面上的负重尼龙毛刷构成。滑动架下装四个轮子,可沿试样前后方向移动,它的移动距离稍超过试样暴露的长度。并装有供滑动轮子移动的导轨。

5.2.1刷子由两排直径为0.41mm的尼龙鬃簇组成,每簇20根鬃丝,每25mm有4簇,两排毛簇交错排列。毛簇平整,长度为19mm。

5.2.2毛刷装在一只框架上,它对试样向下施加150g的压力。

5.3恒温烘箱。

5.4干燥器内径250mm。

5.5标志线丝光棉缝纫线(12tex×3)。

5.6丁烷(化学纯)。

6试样制备

6.1试样的尺寸和数量

试样尺寸为150mm×50mm,试样数量一般为5块。或以其易燃性和织物后整理的不同而异,但应是5的倍数。

6.2取样的位置与方向

对于未知易燃性的试样及不同高度或密度的绒头或簇绒等构成有花纹的纺织品试样,应根据预试时火焰蔓延速率快的部分确定试样受验面及其方向。

6.2.1从服装上选取的试样,应包括服装上同一部位的所有各层。通常应测试服装外层的织物。但如果预试中衬料织物的火焰蔓延速率快,则应以衬料织物受试。

6.2.2为 了确定试样的剪取方向和火焰蔓延速率快的受试表面,应按下述操作程序进行预试验,即试样应以正反两面和各个方向受试,如纵向和横向;而在起绒表面上则以 任何可分辨出的绒头方向,即顺向和逆向受试,一般情况绒面试样的长边应与绒头方向平行,而火焰燃烧速率沿绒头逆向时迅速(见图3)。

图3绒头方向

1一底布;2一绒头或绒毛;3一顺毛;4一倒毛

6.3试样剪取、装样和标记

6.3.1每块试样为150mm×50mm,试样的长度方向应是预试验中燃烧速度快的方向。在每块试样的末端作一个标记,标记应朝着已被确认为火焰蔓延迅速的方向。

6.3.2试验时每块试样都要用试样夹夹住,标记的一头放在上部位置。

6.4刷毛

带有绒面的试样在装入试样夹后,绒面朝上放在刷毛装置的滑动架上(见图4),抬起刷子,把滑动架推到尾部,刷子降至试样夹的平面上,然后用手将刷子下面的滑动架以均匀的速度朝前拉,使刷子在绒面上逆行一次。

图4刷毛装置

6.5干燥

将装好试样的试样夹平放在105±3℃的烘箱内干燥30min后取出,置于干燥器中,冷却不少于30 min。

7易燃性试验仪的调整

7.1可采用一般室温条件,但试验须在无风的条件下进行。

7.2将已装好试样的试样夹置于试样架上,调节试样架,使燃烧器尖端与试样表面的距离为8mm。

7.3打开供燃料控制阀,排空约5 min,使空气从燃烧管路中排出,然后点着燃烧器,调整火焰从可见顶端到气体喷嘴的开口处,火焰高度为16mm。

7.4从火焰喷射试样表面的中点到标志线所测的距离为127mm。

8操作程序

8.1从干燥器中取出一个已装好试样的试样夹,置于试验仪内的试样架上,将标志线穿过试样架平板的导丝钩,然后在刚穿出导丝圈下方的标志线上挂上一重锤,使之绷紧。

8.2关闭试验箱门。将计时器调至零点,按起动钮,计时器开始记时,使火焰与试样表面接触ls。当火焰烧到挂在试样上部的标志线时,重锤因线被烧断而下落,计时器停止计时,准确记录记时器所示的燃烧时间。

从干燥器中取出试样到点燃试样的时间不得超过45s。

8.3试验中应注意观察试样的燃烧状况。如燃烧不完全,则应观察试样背面有无炭化或熔融的迹象。

9记录、计算和结果的说明

9.1记录记时器所指示的每一块试样的燃烧时间,以及描述燃烧性能的代号,即可选用表1中所列的六种代号中的一种来加以说明。

表1

9.2一般只需试验5块试样;但至少有三块试样是正常燃烧。火焰蔓延时间是取数块试样燃烧到标志线时间的平均值。

9.3如出现下列任何一种情况,则必须另取5块试样进行试验。

9.3.1绒面纺织品,其平均燃烧时间小于4s;无绒面纺织品,其平均燃烧时间小于3.5s。

9.3.2试样燃烧时伴有表面闪燃,同时五块试样中只有一块或两块呈现底布点燃。

9.4如经两次试验,正常燃烧的试样块数等于或大于五块,试验结果可按燃烧块数的平均值计算;如小于5块,则只记录试样的燃烧状态。

10分级(见表2)

此分级方法仅适用于衣着纺织品。

表2

11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a.说明试验是按本标准进行的,如有改变,任何偏离本标准试验方法的细节,应加以说明;

b.试样名称及规格;

c.试验时的环境温湿度;

d.每块试样的燃烧时间和每份试样的平均燃烧时间及燃烧状态;

e.分级情况;

f.试验日期及试验人员。

附录A

使用仪器

(参考件)

A1本标准推荐使用YRS—l型纺织品燃烧试验仪。

A2凡符合本标准测试原理、能达到相同效果的其他仪器,亦可使用。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总会科技发展部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总会标准化研究所归口。

本标准由天津进出口商品检验局、中国纺织总会标准化研究所、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负责起草。

扩展阅读:https://www.alltextile.cn/product/product-7-78.html
扩展阅读:https://www.alltextile.cn/product/product-8-677.html
扩展阅读:https://www.alltextile.cn/product/product-73-928.html
扩展阅读:https://www.tpu-ptfe.com/post/7729.html
扩展阅读:https://www.china-fire-retardant.com/post/9393.html

]]>
涤纶织物的耐洗型阻燃、拒水、拒油加工 //www.stillrep.com/archives/6360 Tue, 22 Oct 2024 08:59:34 +0000 //www.stillrep.com/archives/6360 涤纶织物的耐洗型阻燃、拒水、拒油加工

阻燃剂是加入制品和材料中能阻止引燃或抑制火焰传播的助剂。主要是通过阻燃药剂产生较多量的不可燃气体或药剂膜不能燃烧而达到防火的目的。
按化学结构,阻燃剂又可分为无机和有机两类。其中有机阻燃剂又可分为溴系阻燃剂、磷酸酯阻燃剂、氯系阻燃剂。不同类型之阻燃剂的阻燃原理各有不同。如形成不燃性气体,以降低可燃性气体之浓度,使燃烧速度延缓或产生不燃性固体以阻止物料与火焰之直接接触,增加阻燃之效果,亦可在受热时产生吸热反应,使系统之热传导速度减慢。
涤纶织物燃烧时,其热分解产生的有毒气体和烟雾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燃烧时产生的熔滴物容易造成烫伤。因此,有必要对一些特用涤纶织物进行阻燃防护整理。涤纶织物的阻燃整理通过吸附、渗透等作用,使阻燃剂与织物或纤维结合,致使涤纶热分解机理发生变化,减少可燃性气体的生成,从而达到阻燃效果。
今年以来,纺织品多功能性的产品,深受市场亲睐,据市场需求,有一些阻燃面料同时要具有拒水、拒油等功能,据有关文献资料报道和我们的实际试验验证,一般情况下阻燃剂与拒水、拒油整理加工剂配伍性较差,性能相互影响较大,如要一浴法整理更加困难,针对上述情况我们研究出了涤纶耐洗型阻燃剂NTF-9492L、拒水拒油剂SF-3500L,提供给印染行业参考。

1试验
1·1材料和仪器
1·1·1织物:精练白涤纶机织平布
l·1·2药品:
涤纶耐洗型阻燃剂NTF-9492L;

拒水拒油加工剂SF-3500L

碳酸氢钠

1·1·3仪器设备:
梅特勒精密电子天平
瑞比小型定型拉幅机
浸轧试验机
LGXQB60-1357型洗衣机
1·2整理工艺
1·2·1一浴法加工
配制整理液→一浸一轧→烘干(110℃×l80秒)→焙烘(195℃×60秒)→水洗(90℃×30秒)→烘干(120℃×150秒)
表1助剂一浴法使用址对涤纶织物的机能性评比表

表2一浴法对涤纶织物耐洗性能评比表

1·2·2二浴法加工:
配制阻燃加工液→一浸一轧→烘干(110℃×180秒)→焙烘(195℃×60秒)→水洗(90℃×30秒)→烘干(120℃×150秒)
配制拒水拒油加工液→一浸一轧→烘干(120℃×150秒)→焙烘(175℃×60秒)
表3助剂二浴法使用量对涤纶织物的机能性评比表

表4二浴法对涤纶织物耐洗性能评比表

2结论
l)耐洗型阻燃剂NTF-9492L与拒水拒油加工剂SF-3500L可一浴法或二浴法加工;
2)如耐洗次数10次以内可采用一浴法加工;
3)如耐洗次数10-50次之间可采用二浴法加工;
4)阻燃与拒水拒油整理前后织物手感稍硬些,变化不大;
5)加工时建议焙烘温度在190-200℃之间。

扩展阅读:https://www.china-fire-retardant.com/post/9571.html
扩展阅读:https://www.alltextile.cn/product/product-83-239.html
扩展阅读:https://www.yingjietex.com/product/400D-Polyester-Dobby-OXFORD-Fabric.html
扩展阅读:https://www.yingjietex.com/product/Polyester-OXFORD-Fabric-3.html
扩展阅读:https://www.yingjietex.com/product/600D-Polyester-DOUBLE-FACE-TWILL-OXFORD-Fabric.html

]]>
国际环保纺织协会发布新100种纺织品测试标准 //www.stillrep.com/archives/6359 Tue, 22 Oct 2024 08:59:04 +0000 //www.stillrep.com/archives/6359 际环保纺织协会日前在例行年会上发布了新的100种纺织品有害物质检验测试标准和限量值要求,生效日期为2013年4月1日。

  据悉,测试参数的重新评估基于目前市场和产品的发展,新发现的有毒物质和新法规的要求,同时也考虑了REACH法规的要求,包括在2011年已加入REACH高度关注物质列表的与纺织生产相关的有害物质。

  测试项目具体更新为:根据现行版本的候选物质清单和目前达成的共识,湿法纺丝纤维和涂层将检测N-甲基吡咯烷酮和二甲基乙酰胺项目。这两种化学物质被列入“溶剂残留物”的新项目下,限量值要求不超过重量比的0.1%。

  另外,相关样品需检测四种新纳入的增塑剂,包括邻苯二甲酸二C6-8支链烷基酯、邻苯二甲酸二C7-11支链烷基酯、邻苯二甲酸二己酯、邻苯二甲酸二甲氧乙酯。这些将并入已有的邻苯二甲酸盐项目下,总的限量值要求将维持不变,为重量比的0.1%。扩展阅读:https://www.yingjietex.com/product/Semi-dull-Nylon-taffeta-Fabric.html
扩展阅读:https://www.china-fire-retardant.com/post/9391.html
扩展阅读:https://www.alltextile.cn/product/product-83-654.html
扩展阅读:https://www.alltextile.cn/product/product-6-685.html
扩展阅读:https://www.china-fire-retardant.com/post/9407.html

]]>
吸湿排汗整理剂的作用原理 //www.stillrep.com/archives/6358 Tue, 22 Oct 2024 08:58:39 +0000 //www.stillrep.com/archives/6358 吸湿排汗功能整理主要运用在运动装市场,虽然棉织物的吸湿性能较好,但当运动出汗量稍大时,棉纤维会吸湿膨胀,透气性下降并粘贴在皮肤上,产生湿凉感;同时由于透气性差,汗渍造成细菌孳生,影响人们的健康。 通过接技术或共聚方法,在大分子结构内引入亲水集团,以增加纤维吸湿排汗功能。通常是引入羧基、酰胺基、羟基和氨基等,增加对水分子亲和性,使纤维具有多孔结构和更大的比表面积等

扩展阅读:https://www.brandfabric.net/full-dull-nylon-dobby-taffeta-fabric-breathable-fabric/
扩展阅读:https://www.alltextile.cn/product/product-55-115.html
扩展阅读:https://www.china-fire-retardant.com/post/9657.html
扩展阅读:https://www.alltextile.cn/product/product-76-306.html
扩展阅读:https://www.alltextile.cn/product/product-2-903.html

]]>